English

农民喜爱的医院

——记湖南衡阳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
2000-01-03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岳青 我有话说

湖南衡阳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深得农民患者信赖,这是什么原因呢?

三块钱的处方

这所湘南最大的医院,坐落于衡阳市“瓦子坪”。该院病人70%来自农村,进城看病,常为钱发愁,担心被大医院给“宰”了。针对农民的“心病”,该院明文规定:不准开大处方和滥用贵重药品,10元钱能治好的病,决不准开11元,处方在400元以上的要经科主任批,坚决纠正和查处医务人员从药品销售中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,对违规者处以10倍罚款。为增加透明度,该院门诊大厅装上了彩色电子游动显示屏,为病人系统介绍医院技术力量,实行药品价格公开、特检价格公开、收费标准公开,接受群众监督。衡阳县岘山乡有一村民的女儿,多年来面黄肌瘦,到过一些大医院,都作贫血治疗,吃补药,食营养品,花了不少冤枉钱,后慕名到这里诊治,医生仅开了3块钱处方。他心里嘀咕,半信半疑拿了药回家,让女儿服下,几天后,女儿的病竟奇迹般好了,原来女儿患的是钩虫病。感激的他,专门托人向报社投了一稿《小病小医好》。

为减轻病人经济负担,该院每个科室都设了“扶贫病床”,免去了预交款,只需在住院部登记,医生就会给病人作必要的处理,随时观察患者病情,然后,决定是否住院。去年12月投入使用的第二期电脑,对医院的年度用药实行总量控制,随时监督医务人员开药量。为了替患者节省费用,医院开设了“病友之家”,一些慢性病患者,可住这儿疗养,重病患者的家人也可陪住,每晚收费仅两元钱,医院还专门请了临时工送开水,并设立了火炉。

送不出去的红包

红包现象严重损坏了白衣天使形象,影响了医院声誉,更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,恶化了医患关系。医院决定向红包现象开刀,彻底切除这个“毒瘤”。以党委书记、院长亲自挂帅,纪委书记具体负责,成立了医德医风领导小组,下设6个医德医风检查小组和3个稽查组,每天派出一个小组深入门诊和病房。查清一例,处理一例,无论是谁,决不护短。该院还设立了举报箱、举报电话,实行举报有奖,对收取病人红包礼品者,除“以一罚十”外,调岗、降职没得商量。有位医生就被处罚4000多元。

医院还在门诊大厅、住院病房公布规章制度,不定期召开病友座谈会,进行住院病人入出院问卷调查,并聘请了150余名社会监督员进行“挑刺”,将医德医风与奖金、晋职晋升、评优评先挂钩。

这样一来,病人手中的红包,似得了“肠梗阻”,送不出去了。去年正月初七早上八点半,该院二内科主任、护士长,刚一上班,便到欧阳书词大爷的病床前,给老大爷拜年,并给他封了个大红包,谁知乐呵呵的大爷顿时满脸不高兴,过年时发给全科医护人员的3720元压岁钱,被如数退了回来。老大爷是衡阳市电厂退休工人,因冠心病发作而昏迷不醒,大小便失禁,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,老大爷转危为安。因老大爷的子女抽不出时间来陪护,护理人员便主动承担工作以外的生活护理,每天为他梳理头发、洗脸、擦洗身子、修指(趾)甲,很受感动的大爷,几次给她们塞红包都被婉言谢绝,年三十上午,老大爷拿出自己积攒的3720元钱,包成31份压岁钱,当晚把压岁钱发给值班人员,剩下几份请杨主任转发。为让大爷开开心心过年,大伙商量,等过完年,再把3720元包个大红包给大爷,祝他身体早点康复。

近三年来,该院纪委负责退还的红包礼品共计23.8万元,收到病人感谢信778封。1996年5月《人民日报》以“刹红包,动真格”一文赞扬了该院。

一切为了病人

在附一,无论您是从未出过远门的山区农民,甚至文盲,您别愁找不到就诊门路,因为,附一不仅有“导诊制”、“首诊制”,而且,在1993年就创立了“首问制”。即全院上下所有工作人员,无论患者问到谁,谁就有责任为患者指引就诊门路,并负责到底。

为了更好地贴近患者,改善患者在看病中的诸多不便,该院今年又投资400余万元,改善门诊环境,门诊内科安装了电子分诊系统,有序安排病人与医生进行一对一就诊,保护了患者的隐私权,这在湘南地区乃至全省尚属首家。如今,“三长一短”(即挂号时间长、取药时间长、交费时间长,看病时间短)现象在该院基本上得到了解决。

赢得农民患者的信赖,最重要的还是提高医疗水平。医院不拘一格培养、引进、留住跨世纪医疗人才。该院现有7位医学博士。副院长、医学博士罗志刚1996年成功拿下湘南第一例肾移植术,填补了衡阳市器官移植的空白。如今,他带了7个研究生,管一组病人,承担3个科研课题,还要抓医疗和科研工作。

这家具有现代化气派的大医院,始终坚持“救死扶伤,一切以病人为中心”的宗旨。一名昏迷三昼夜,死里逃生的患者在送来的匾上赞扬该院“品德似红枫高洁,心灵似鲜花美好,医术似园丁精湛”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